2008年1月22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创新“枫桥经验”构建和谐社会
访来自“枫桥经验”发源地的省人大代表陈乐琴
本报记者 曹志男 朱兰英

  “邻里之间关系和睦,楼上楼下相互照顾,一个个家庭、社区的小和谐组在一起便是社会的大和谐。”人大代表陈乐琴,这位来自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的党支部书记,在本次两会期间这样和记者说道。
 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,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陈乐琴说,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除了人们之间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的原因,经济发展中流动人口的增多也是让大家关系疏远的一个原因。“像我们村,本地人口近4000人,外来人口有800多人,他们分别来自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”陈乐琴表示,相处不好,不能简单地说是“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”,这和全国各地的人处在一起,语言、习俗、卫生习惯等等不尽相同有很大的关系。
  如何去妥善解决这些矛盾,创建和谐浙江?陈乐琴表示,过去产生的“枫桥经验”现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。“新时期‘枫桥经验’的灵魂就是‘以人为本’,同时,其中‘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,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,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,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’的‘四前’工作法,就可以很好地化解农村或社区里产生的矛盾。”陈乐琴说。
  在陈家村,不但有由驻村干部、村级治调干部、企业安全保卫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网络,还有以解决劳资纠纷为主的劳动管理站和维权中心。此外,加上一条维权热线,把陈家村村里的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了萌芽状态。
  “同时,有一个和谐互助的氛围也很要紧。”陈乐琴说,在陈家村,逢年过节,村干部都会带上一些慰问品去探望慰问老人、贫困户,让他们有家的归属感。现在,村里的很多外来人员都爱这个“家”,有的主动参加义务巡逻,有的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本地人。
  除了有一套维护基层和谐的工作机制,陈乐琴认为,提高老百姓自身的法律、文化等各项素质也很重要。“光让村民们的口袋充实还不够,还要让他们的脑袋也充实起来。”陈乐琴说,村里不仅坚持开展创“文明村、文明户”和做“文明人”活动,还有自己的民乐队、演唱队、秧歌队等,定期上演一台台自编自演的社戏。而通过这样培育和兴起乡土文化,老百姓在劳作之余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,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得到提高,一些邻里纠纷和矛盾隔阂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调和。